中国农村卫生
主办单位: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
国际刊号:1674-361X
国内刊号:11-5704/R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9689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急性炮烟中毒26例临床分析

    1.  临床资料

  全组26例,全部为男性,年龄21~40岁。其中轻患者18例,重症患者8例,其中1例死亡。

  2 . 临床表现

  本组急性炮烟中毒患者均以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,其中干咳、胸闷、呼吸困难22例,浅昏迷3例,深昏迷1例,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,使用呼吸机维持呼吸4例,死亡1例。

  3 . 治疗

  3.1  改善通气,纠正缺氧 : 对于发生急性炮烟中毒者,应立即搬离中毒场所,使其吸入新鲜空气或给氧气吸入,并注意保暖。轻度中毒者常可很快好转,中度或重度中毒者除上述措施外尚需进行持续高流量吸氧,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急性呼吸衰竭或中毒性脑病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,或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及采用高压氧治疗。

  3.2  降低颅内压,改善脑水肿:  严重中毒后,脑水肿可在24~48 小时发展到高峰,应积极防治,可用20%甘露醇1g/Kg的剂量快速静脉滴注,每日2-4次,重症者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-20 mg静脉注射。如有频繁抽搐可给地西泮10~20 mg静脉注射,每6小时1次。

  3.3 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短期冲击疗法: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、抗过敏、抑制免疫、抗休克作用,短期大剂量静脉使用可抑制炎症反应,增加机体对病理损伤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,从而缓解病情 ,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。在26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轻重给甲泼尼龙按5-20mg/Kg/天分次静脉滴注,轻症者使用2-3天,重症者使用5天停药,未发现不良反应。

  3.4  改善脑血液循环及脑代谢:改善脑血液循环可用舒血宁、葛根素或三七皂苷制剂静脉滴注,1-2次/天;改善脑代谢可给神经节苷脂20-40mg静滴,1-2次/天,根据病情轻重使用7-14天,可以改善脑代谢,保护脑细胞,减轻脑损伤。其他药物还可用胞磷胆碱、细胞色素C、ATP、辅酶A、脑蛋白水解物等。

  3.5  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:  昏迷期间注意加强护理,定时翻身以防褥疮和肺炎。加强营养,必要时给予鼻饲。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方法,使体温保持在32℃左右,以保护脑功能。选用广谱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;注意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;临床尽可能严密观察2周,对个别危重病例应延长观察时间,出院后尚需每月复查胸部X线片以防止发生间质性肺疾病及迟发性脑病等后发症。

  4  预后:26例急性炮烟中毒患者中轻症患者18例,住院治疗7-10天后痊愈出院,8例重症患者中有6例住院14天痊愈出院,1例于入院后第3天因ARDS、急性呼吸衰竭死亡,1例住院28天出院时仍诉阵发性头痛、头晕,无明显智力障碍及呼吸困难。

  5  讨论

  炮烟是多种有毒气体与粉尘、烟尘的混合性有害气体,中毒后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,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、ARDS和严重脑功能损害而死亡,因此应做好卫生宣教、加强劳动防护、做好矿井通风、加强监测、随时掌握劳动环境中的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,是防止炮烟中毒的根本措施。对于发生中毒的患者应尽快脱离中毒环境,及时采取积极、合理的治疗措施,其重点是纠正缺氧、维持呼吸功能及保护脑功能,防治急性呼吸衰竭及ARDS,对于中、重度中毒者出院后还应加强病情监测,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及脑功能,以防止发生间质性肺疾病及迟发性脑病。

  参考文献

  1.陈灏珠《实用内科学》,第11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1

  2.  赵水平,赵延恕《疑难内科学》,北京: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2005

  3.杨志寅《内科危重病》第2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

  4.叶任高、陆再英、谢毅《内科学》第6版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6

  5.陈国伟《现代急诊内科学》第2版,广州: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

  6.邝贺龄《内科急诊治疗学》第4版,上海: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

  7.朱元钰、陈文彬《呼吸病学》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3

  8.徐淑云《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》北京:华夏出版社1996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中国农村卫生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中国农村卫生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